医疗器械标记合规性问题现状和解决路径
发布日期:2023-10-10 阅读量:次
引言:规范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的信息(包括医疗器械的标签、标识和提供信息的符号等标记),有利于消除医疗器械国际贸易技术壁垒、降低成本;在医疗器械标记中提供必要的安全信息,则有利于提高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2014年10月1日,我国实施新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以更好地规范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等标记,明确说明书、标签等标记的开发和更改要求,确保医疗器械安全使用。但医疗器械标记不合规仍是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抽查中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在每期发布的国家医疗器械抽查结果通告中,有关标识标签、说明书不合规作为单独一个项目予以统计。本文基于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等标记的合规性现状,探讨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框架下如何提升医疗器械产品标记的合规性。
制造商提供信息的实施现状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YY/T0287-2003/ISO13485:2003)明确医疗器械“标记(labelling)”为“书写、印刷或图示物”,可标贴在医疗器械或其包装箱、包装物上,或随附于医疗器械,是与医疗器械标识、技术说明或使用说明有关的资料。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YY/T0287-2017/ISO13485:2016)对术语“标记”重新定义,使得标记的作用更加明确,将与医疗器械识别、技术说明、预期用途和正确使用有关的标签、说明书等信息都视为标记。这也进一步明确医疗器械标记与法规、标准、风险等相关,其合规性也将直接影响产品的合规性。与医疗器械识别相关的信息包括医疗器械名称、规格型号、注册或备案证编号、注册人或备案人名称住所、生产企业名称住所等信息;有关技术说明的信息包括产品性能、主要结构组成或者成分等;与预期用途相关的信息包括适用范围、禁忌症等;与正确使用有关的信息包括使用说明、安装说明、备件更换说明、清洁消毒说明等以及使用过程中必要的警示信息等。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相继出台了有关医疗器械命名规则、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等方面的法规要求。产品上市前审批流程不断优化,不同产品审评指导原则不断完善,对产品预期使用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安全性要求更加翔实、可实施,同时也对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等标记中有关安全警示和正确使用等提出明确要求。医疗器械标准化体系不断健全,等同转化或制定了与产品通用要求和安全性相关标准,要求更多地使用标记、符号以快速、有效传达有关安全、存储、防护等警示信息,这些标记要求逐步与国际接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制造商风险意识增强。
作为降低产品风险的措施之一,在标签、说明书等随附文件甚至产品本身添加安全警示或正确使用等信息,被越来越多的制造商所接受和认可。
医疗器械标记合规性现状
2017~2019年,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发布的国家医疗器械抽查结果通告(其中2017年为国家医疗器械质量公告)相关数据见表1 。从产品类别来看,在产品抽查中发现标识、标签及说明书不合格的产品主要是有源类医疗器械,如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半导体激光治疗机等,极少数一次性使用无菌产品也存在类似问题,如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植入类医疗器械没有此类问题。这与有源类医疗器械产品种类繁多,不同产品标准对有关安全和性能的标识、标签及说明书的内容有不同要求相关。
对2017~2019年国家药监部门网站公布的在中国境内开展业务活动的企业发布的医疗器械产品召回信息整理发现,其中由标识、标签和说明书等标记不合规引发的产品召回数据见表2。
2017~2019年国家公布的医疗器械产品召回信息,从数量上看三年内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有关标记的召回信息数量占总有效召回信息数量比值分别为15.85%、22.75%和23.25%,即在我国发布的医疗器械产品召回信息中约两成和产品的标记不合规相关,并基本呈现上升态势。
标记不合规产品的召回分级
我国医疗器械召回分为三级。2017~2019年与医疗器械标记相关的召回分级信息详见图1,由医疗器械标记合规性问题导致的产品召回主要为三级,这是因为大部分由于标签、标识和说明书中随附信息错误不会影响产品正常使用或导致医疗器械错误使用。但有一种情况,当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与其外包装标称的规格型号不同时,可能会引起医疗器械的错误使用,甚至引发不良事件,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升级为二级召回。2017~2019年公布的与医疗器械标记相关的二级召回中,植入性医疗器械分别为4例、13例和9例;发生以上召回的原因主要为在产品包装过程中可能发生混批情况,或者包装标签打印错误等。除植入性医疗器械外,其他二级召回还发生在无菌医疗器械和试剂类医疗器械等产品中。
国产与进口医疗器械召回数量对比
进口医疗器械的境外制造厂商在中国境内指定的代理人应按照法规要求对在我国境内销售的产品主动发布相关召回信息,即使本次召回可能不涉及销售至我国的产品。国产医疗器械产品召回信息发布的主体一般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图2中可以发现,在我国发布的和产品标记相关的医疗器械召回信息中,进口医疗器械数量略高于国产医疗器械。
标记不合规导致召回的具体情形
对在国家药监部门网站上可识别的有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与医疗器械标记相关引发产品召回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1)不符合法规要求,如标签缺少必要的中文信息、延续或变更注册后未及时更新标记信息;(2)不符合产品标准要求,如未正确使用产品标准中规定标识或符号、说明书中缺少标准要求的安全信息;(3)缺少必要的安全提示或警示信息,如说明书中缺少对产品正确使用的提示信息;(4)产品与包装标签所示规格不一致,如混批或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标签错误;(5)其他不涉及法规或标准要求、不涉及产品安全的标记更改等。针对以上分类,对已识别出的与标记合规性相关引发产品召回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统计发现,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等标记不符合法规要求是引起产品召回的主要原因,2017~2019年其所占比例分别为46.43%、27.92%和29.25%。很多生产企业和进口代理商在对标签和说明书等进行开发时并没有充分考虑我国的法规要求,将语言、符号、计量单位等作为设计输入,这直接导致设计输出的标签或说明书等出现缺少中文说明、非公制计量单位等不符合法规要求的情况。或者在延续或变更注册后,未及按照变更修改相关标记。生产企业应从产品的策划和设计开发过程彻底解决有关不符合法规要求的标记问题。
在统计过程中发现,有源类医疗器械标记不合规问题较多。2017~2019年,有源类医疗器械标记不符合产品要求导致的产品召回占该类召回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00%、98.59%和78.26%。分析此类问题成因,主要是由于有源类医疗器械产品差别较大,不同产品适用的产品标准数量较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中,生产企业未依据正确的标准或版本,采用了错误的符号或标识,或者未能识别标准对产品标记(标签、说明书等)的具体要求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密切关注医疗器械相关法规的修订变化,及时将标准要求转化为产品要求,加强标签、说明书等标记文件的合规评审。
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产品说明书或者随附的安全提示或警示信息作为产品风险控制措施之一。对于已上市产品,企业会选择通过发布召回信息,向产品使用者提供涉及预期用途和正确使用的信息,如增加备用电池更换的说明、更正产品有效期时间等。从进口和国产医疗器械此项数据对比来看,进口医疗器械发布此项召回信息数量明显高于国产医疗器械,这是由于一些进口产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较好,在风险管理对上市后监督体系进行反馈过程中,触发机制灵敏,达到一定的风险等级或危害程度,即启动向监管机构报告程序,包括不良事件或产品召回等。而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对于此类危害较小的、不影响产品使用的信息更改,不会选择通过产品召回的方式进行发布。
对于因产品与包装标签所示规格不一致导致的产品召回,其发生概率虽不是最高的,但是可能造成危害等级却是最高的。从2017~2019年数据来看,此类召回信息中二级召回的数量超过50%。有的企业在召回原因说明中指出“可能存在7个批次包装混批”的情况。生产企业应加强生产现场控制,做好生产包装后清场工作,加强包装过程检验。生产过程中混批或是将产品名称或规格型号打印错误,将直接导致产品的非预期使用或是错误使用,可能会导致延误治疗,甚至对患者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
标记不合规问题解决路径探讨
全面推行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系统
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明确提出了“制定医疗器械编码规则,构建医疗器械编码体系”的要求,宣布我国将全面建设医疗器械UDI系统。全面推行UDI系统是一个系统性强、周期长的过程,我国目前也仅对部分高风险产品进行试点,在此期间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应做到提前布局,尽早熟悉并采用UDI编码规则,在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时考虑UDI系统可能的数据接口、电子数据交换等需求。
提高有关医疗器械标记标准的通用性
不同医疗器械产品需使用的有关标记的标准有所不同(见表4)。由于这些标准是由不同的专业委员会编写,因此在不同的标准中提供相同的安全或警示信息的符号不一致情况可能会出现,这可能会给使用标准编制标签、说明书的生产企业带来风险,更主要的是会造成医疗器械使用者对不同标识理解错误进而可能产生风险。
ISO/TC210 WG2工作组(按质量原则对医疗器械应用的通用要求)正在起草ISO20417《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信息》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医疗器械或附件上的标识和标签、包装、标记和随附信息的要求,目的是为其提供共同的、普遍适用的要求。这将有利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进行产品标识、标签、包装、随附信息等的设计开发中,更加全面的考虑产品风险和安全信息,有利于医疗器械使用者快速准确的理解安全警示符合含义,防止非预期使用或错误使用。
加强医疗器械设计开发和生产过程控制
生产企业设计开发和制造医疗器械标记,也承担标记合规性的主体责任。生产企业应该在设计开发、风险管理、生产等过程中加强有关产品标记控制管理。制定由专人或部门定期收集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并识别其中与产品标记相关的要求,将其作为新产品开发或上市产品改进的需求;加强设计更改实施策划,对可能发生有关标记的更改做到提前策划,即时实施,避免延续注册或变更注册后使用原来的标记;加强标记生产过程和包装过程控制,可通过采用在线监测等方式,对每个生产环节中可能生成或贴附的标签进行核验,防止产品与标记不一致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标记作为医疗器械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标示产品和生产信息、满足可追溯要求、提供必要的安全和警示信息等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生产企业和使用者对医疗器械标记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医疗器械标记合规率将会有较大提升。我国全面推行UDI系统并提高有关医疗器械标记标准的通用性,将对提升医疗器械标记合规性有巨大帮助。
【本文选自“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20)》(主编:王宝亭 耿鸿武)】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郑州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提供产品注册备案申报代理、临床试验、体系建立辅导、分类界定、申请创新办理服务。
行业资讯
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