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合规技术咨询服务

注册备案 · 临床试验 · 体系建立辅导 · 分类界定 · 申请创新

186-0382-3910
186-0382-3910
全部服务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知识分享

医疗器械研发人员需具备的意识和能力

发布日期:2023-10-10 阅读量:

 

  医疗器械是一个加速增长的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以或研发,或生产,或经营的方式,参与着器械产业。特别近几年,原来专注于药品的企业也涉足甚至转型到医疗器械行业中来。

医疗器械研发人员需具备的意识和能力(图1)

  医疗器械的开发,包括医疗器械的自主研发,引进,迭代。基本上开发过程的投入是巨大的。为了保障开发的项目在研发设计,审评注册、市场运营、销售盈利的过程中顺利,研发人员应具备以下四大意识或能力,才能极大限度保障项目成功。

  包括:第一,临床与产品意识。指具有医学临床专业素养,具备客观认识或准确调研医疗器械对临床的价值的能力,按产品管理流程推演判断。第二,行政法规意识,既对当前的行政法规规章,要熟知,对刚发布的法规,规章要掌握,对法规的趋势要了解。第三,法律风险意识。既对医疗器械在研发注册中,生产中,临床应用中,针对于这个医疗器械的法律风险要深刻掌握。第四,商业效率意识,要客观研判投资与回报周期,不盲目乐观或悲观。

医疗器械研发人员需具备的意识和能力(图2)

  第一,医学与产品意识。

  预防保健,临床医疗,护理康复等医疗过程是专业性强,生命攸关的事。一个医疗器械的研发或引进,要客观看待其对患者的价值,对医务人员的价值。产品的功能是什么,相似产品有哪些,分类界定归属,注册策略,企业现有资源。这一系列重要节点的判断要依据医学科学,依据专科临床实践,依据中国国情。

医疗器械研发人员需具备的意识和能力(图3)

  第二,行政法规意识。

  行政法规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还有专项的法规,比如要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有《>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保证医疗器械生产质量,我们有《安全生产法》,《产品质量法》,还有医疗器械检验的国家标准等。行政类法规,是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检验和审评一款医疗器械能否准许出现在中国的依据,所以熟知法规,提前研判某类产品在行政法规中,是否会遇到问题,及需要付出的代价。

医疗器械研发人员需具备的意识和能力(图4)

  第三,法律风险意识。

  主要体现在产品在临床应用当中,是否存在临床试验未发现的问题,如否,会面临召回和赔偿,这种例子并不鲜见。临床试验的严格与否会直接影响着此类事件的发生概率。这个层面的法律是《侵权责任法》,如果因为产品设计问题导致医疗损害,那企业会面临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及时研判后期的各种可能和概率,并提前在产品研发设计中就要严格规避医疗损害的风险。产品上市后,对医疗损害风险进行监督、跟踪与管理的需常态化进行。

医疗器械研发人员需具备的意识和能力(图5)

  第四,商业效率意识。

  集中体现在市场测算,定价技巧和盈利预测。所有企业在项目路演的时候,PPT里都评估的非常乐观,近两年比较有名的是“中国精神病人有一亿”,“不孕不育有两亿”等,市场规模的估测都显得过于乐观,这来源于投融资方面的需要。

  实际考虑要客观甚至要略保守的估计市场规模,这样筛选出来的项目,可能符合预期甚至超过预期。还有严格的时间节点意识,如果一个项目时间节点不能保证,市场上的实时变量比如竞品,技术更新等都会增加不确定性,按时交付是一种难得的能力,说到底就是踏准节奏。

医疗器械研发人员需具备的意识和能力(图6)

  总结,面对一个医疗器械项目的开发,具备临床认知和医疗产品流程管理能力;具备行政法规的了解和判断趋势的能力;具备规避医疗损害和产品质量风险的能力;具备迅速可靠的商业策划力和执行力,是为医患,为医疗机构,为社会,也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全面保证。

医疗器械研发人员需具备的意识和能力(图7)

思途企业咨询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郑州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提供产品注册备案申报代理、临床试验、体系建立辅导、分类界定、申请创新办理服务。

八年

医疗器械服务经验

多一份参考,总有益处

联系思途,免费获得专属《落地解决方案》及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咨询报价,可以直接与我们联系

思途CRO——医疗器械注册临床第三方平台

在线咨询
186-0382-3910免费获取医疗器械注册落地解决方案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北京公司
186-0382-3911

郑州公司
186-0382-3910

合肥公司
188-5696-0331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