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费用超出预算如何优化成本?
来源:医疗器械注册代办 发布日期:2025-04-02 阅读量:次
最近遇到好几个客户都在吐槽,说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花的钱比当初预算多了不少。有个做医用口罩的厂家,本来准备了20万注册费,结果最后花了快30万才搞定。这种情况在行业里还挺常见的,毕竟医疗器械注册涉及到的环节多,稍不注意就可能产生额外开支。
注册费用为什么会超出预算?
先说说费用超支的几个主要原因。检测费往往是最大的支出项,像口罩这类产品要做微生物检测、颗粒过滤效率测试等,不同检测机构的报价能差出好几万。临床评价这块也容易出问题,有些企业为了省事直接做临床试验,其实很多二类器械通过同品种比对就能满足要求。还有企业没吃透《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资料反复修改导致代理服务费增加。更常见的是没算清隐性成本,比如注册检验样品制备、差旅费这些零零碎碎的开支。
1、选择性价比高的检测机构
检测费用能占到总成本的40%-60%,这里面的省钱空间最大。建议多对比几家有资质的检测所,像一些省级检测机构收费就比国家级便宜。提前规划检测项目也很重要,比如医用防护口罩注册要做的检测有十几项,但有些项目可以合并送检。找思途CRO这类服务机构帮忙的话,他们通常有合作的检测机构,能拿到更优惠的价格。记得要确认检测机构是否在药监局公布的名单里,别为了省钱找没资质的机构。
2、灵活运用临床评价路径
2021年新修订的《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明确,二类器械优先采用同品种比对路径。比如血压计、血糖仪这些成熟产品,完全可以通过收集同类产品临床数据来完成评价。确实需要临床试验的,可以考虑多中心试验,这样能分摊成本。有个做电子体温计的客户,本来打算花15万做临床试验,后来我们帮他整理了两款同类产品的临床文献,最后只花了3万多的文献检索和评价费用。
3、优化注册资料准备流程
注册资料反复修改是最烧钱的。建议先仔细研究《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把格式和内容要求都搞明白。有个小技巧,可以找同类型产品的注册指导原则来看,比如做医用外科口罩的就去查《医用外科口罩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资料最好由懂行的人来写,企业自己写容易漏项或者表述不规范。思途医疗的工程师就经常遇到客户自己写的技术报告被退审,最后还得花钱请专业团队重写。
4、合理控制隐性成本
很多企业会忽略样品制备、仓储运输这些杂费。比如送检样品,有的检测机构要求提供上百个,其实可以先沟通确认最低数量。差旅费也是个无底洞,建议把需要面谈的事项集中安排,减少往返次数。还有个小建议,注册过程中产生的发票要分类保存,有些费用是可以申请政府补贴的,像河南省就对医疗器械注册费有补助政策。
5、选择专业的CRO服务团队
找个靠谱的CRO确实能省不少钱。好的团队会帮你规划最优注册路径,避免走弯路。他们熟悉药监部门的审查重点,资料一次性通过率更高。价格方面要多比较,别光看总价,要问清楚包含哪些服务。有些报价低的后期各种加项,反而更贵。思途CRO在河南做了七八年,最大的优势是熟悉当地药监部门的审核风格,能针对性地准备资料。
控制注册成本不是要一味省钱,而是把钱花在刀刃上。该做的检测一项不能少,但可以通过优化流程来提高效率。建议企业在启动注册前做详细的费用规划,留出10%-15%的浮动空间。遇到不确定的问题多咨询专业人士,有时候花点咨询费反而能避免更大的损失。医疗器械注册是个系统工程,前期准备越充分,后期超支的风险就越小。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郑州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提供产品注册备案申报代理、临床试验、体系建立辅导、分类界定、申请创新办理服务。
行业资讯
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