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评中临床评价替代路径如何实现?
来源:医疗器械注册代办 发布日期:2025-04-02 阅读量:次
最近不少医疗器械企业的朋友都在问,现在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是不是一定要做临床试验?其实很多情况下可以通过临床评价替代路径来完成注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帮大家理清思路。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确实存在多种临床评价替代路径。最典型的就是列入《免于临床评价医疗器械目录》的产品,这类器械可以直接用目录作为临床评价依据。比如普通外科手术器械、部分康复辅具等,只要产品与目录描述完全一致,就能免去临床试验环节。
对于不在免临床目录里的产品,同品种比对是个不错的选择。简单来说就是拿一个已经上市的同类型产品作对照,通过对比材料、结构、性能等数据来证明安全性有效性。这里要注意的是,同品种器械必须在国内已获批且适用范围相同,企业还得拿到对方的技术授权。我们遇到过不少客户在这个环节卡壳,主要是比对资料不充分或者授权文件有问题。
说到具体操作,同品种比对需要准备的材料可不少。除了常规的产品技术要求、检测报告外,还得有详细的对比分析报告。这份报告要涵盖产品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制造材料、性能指标等关键项目,每个差异点都要评估是否影响安全有效。有些企业为了省事随便写写,结果审评老师一个发补通知就要求重做,反而耽误时间。
还有一种情况是使用境外临床数据。如果产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上市,可以用这些地区的临床数据作为支持。不过要注意数据必须完整可靠,还得证明产品在国内外使用人群、医疗环境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去年有个做骨科植入物的客户就靠这个路径快速完成了注册,关键是他们准备的境外数据非常详实。
最后提醒大家,不管走哪种替代路径,都要提前和审评中心沟通。每个省的审评尺度可能略有差异,早点了解清楚能少走弯路。比如有些省份对同品种器械的授权要求特别严格,而有些地区可能更关注性能对比数据。我们思途CRO团队最近帮客户处理的一个呼吸面罩注册案例,就是通过前期充分沟通才顺利走通了同品种比对路径。
其实临床评价替代路径的核心逻辑很简单:只要能证明产品安全有效,不一定非要做临床试验。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特性选择最适合的路径,关键是把证明材料做扎实。现在审评效率越来越高,准备充分的案子基本3-6个月就能拿到注册证。当然如果对流程不熟悉,找个靠谱的CRO团队协助也是个明智的选择。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郑州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提供产品注册备案申报代理、临床试验、体系建立辅导、分类界定、申请创新办理服务。
行业资讯
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