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可以参考哪些指导文件
来源:医疗器械注册代办 发布日期:2025-03-16 阅读量:次
最近AI很疯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深度应用,我国针对人工智能类医疗器械的注册申报已逐步形成明确的审评体系。为规范申报流程、提升审评效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下属机构CMDE发布多项指导原则与审评要点,涵盖临床评价、性能测试、技术要求等关键环节。以下梳理了当前国内人工智能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需重点参考的六大文件:
1. 《人工智能辅助检测医疗器械(软件)临床评价注册审查指导原则》
2. 《影像超声人工智能软件(流程优化类功能)技术审评要点》
3. 《病理图像人工智能分析软件性能评价审评要点》
4. 《病理图像人工智能分析软件临床评价审评要点》
5. 《血液病流式细胞学人工智能分析软件性能评价审评要点》
6. 《深度学习辅助决策医疗器械软件审评要点》
这些文件为注册申请人提供了从技术验证到临床评价的全流程指导。
一、核心审评要点解读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技术审评要求存在差异化。例如,《影像超声人工智能软件(流程优化类功能)技术审评要点》明确要求申报资料需包含算法在超声影像中的具体优化功能描述,如病灶定位、图像降噪等,并需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其有效性。而《病理图像人工智能分析软件性能评价审评要点》则强调对染色切片图像的分析准确性、重复性测试,需提供基于多中心数据的验证报告。对于辅助决策类软件,《深度学习辅助决策医疗器械软件审评要点》要求明确算法决策的逻辑边界,并提供误判案例分析及风险控制措施。
二、注册申报资料准备要点
注册申请人需根据产品类别细化申报材料。以算法研究为例,中等及严重风险级别产品需提交完整的算法研究报告,包括数据来源合规性声明、算法训练与验证数据集描述、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等。对于产品技术要求,若涉及测评数据库性能指标(如敏感度、特异度),需在附录中详细列明数据库的样本量、分布特征及标注方法。说明书内容则需结合算法性能评价结果,明确使用限制条件,例如对特定患者群体或设备兼容性的说明。
三、技术标准与行业规范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注册申报需遵循多项技术标准。例如,YY/T 1833系列标准规定了数据集通用要求、数据标注规范及算法性能测试方法,为病理影像、肺部CT等场景下的软件评价提供了量化依据。《医疗器械软件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2年修订版)》要求软件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覆盖需求分析、验证确认、更新维护等环节,并强调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在临床评价方面,《人工智能辅助检测医疗器械(软件)临床评价注册审查指导原则》提出可采用真实世界数据作为补充证据,但需确保数据的代表性与追溯性。
四、动态监管与更新机制
我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审评体系具有动态调整特点。例如,2023年发布的《磁共振成像系统人工智能软件功能审评要点》新增了对AI算法在MR设备中实时性、稳定性的测试要求,反映出技术迭代对监管的持续影响。注册申请人需关注国家药监局及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CMDE)的官方通告,及时获取指导原则的修订信息。例如,《肺炎CT影像辅助分诊与评估软件审评要点(试行)》在疫情期间快速出台,为应急产品申报提供了针对性指导。
结语
人工智能类医疗器械的注册申报需系统性参考国内发布的指导原则与审评要点,从技术验证、临床评价到风险管理均需严格遵循现行规范。随着监管科学研究的深入,未来将有更多细分领域的审评文件出台,企业需保持与监管机构的密切沟通,确保申报资料的前瞻性与合规性。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郑州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提供产品注册备案申报代理、临床试验、体系建立辅导、分类界定、申请创新办理服务。
行业资讯
知识分享